先辈并肩勘查 后辈欢聚香江

二〇一九年二月
  2019年1月25日中午,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之畔的万丽景酒店,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中三位中国成员的后代尤淑圻女士、陈雅丹女士、龚长桥女士终于相见了。
  1933年8月,中国政府在瑞典地质学家斯文•赫定的游说下,决定以铁道部的名义,组织一个汽车考察团,去实地勘察从归化到哈密直至乌鲁木齐的地貌,希望能修出一条穿越戈壁滩的公路来解决内地和新疆的联系。考察团队员有三名中国人:铁道部派出的龚继成、尤寅照二位工程师和地质学家陈宗器。考察历时16个月,总行程约16,000公里。考察队于1933年10月从北京坐火车出发,在绥远(内蒙)的归化整装集合,往呼和浩特方向经百灵庙穿越戈壁到达哈密、乌鲁木齐,最西抵达库车、库尔勒。由此,考察队兵分两路,一路是斯文•赫定和陈宗器,乘小船沿孔雀河、罗布泊做地质考察测量;另一队是龚继成和尤寅照等驱车从库尔勒往乌鲁木齐作沿途道路勘察并负责接应船队和护卫。最后全队沿着丝绸之路的路径入安西,经玉门、酒泉,在兰州乘火车回北京。考察团于1935年2月回到南京。尤寅照、陈宗器和龚继成共同完成了【呈铁道部绥新公路察勘队工作报告】。
  这就是中国第一次与外国专家共同合作的西北考察的最后一段“新疆考察”。近九十年岁月过去了,这段历史仿佛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之中。
  1945年11月,龚继成先生在昆明病故,享年46岁。
  1960年3月,陈宗器先生在北京病故,享年62岁。
  尤寅照先生在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即迁居香港,踏入商界。
  1997年、2000年,陈宗器先生的小女儿陈雅丹二次穿越罗布泊,去寻找当年父亲留下的足迹,于2005年出版了《走向有水的罗布泊》。龚继成的长子龚启英,继承父业,生前一直在铁道部从事技术工作,经过多年收集资料,于2012年出版《龚继成——滇缅交通史上的民族英雄》。2015年,龚继成长孙女龚长桥建网站“龚继成纪念馆”。 2018年9月28日,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举办了“纪念中国西北科学考察九十周年暨刘衍淮先生捐赠文物特展”。为了重现那段历史的原貌,后辈们从历经劫难的资料中不断挖掘,互相交流。经过多方努力,尤寅照先生的女儿尤淑圻女士、陈宗器先生的小女儿陈雅丹女士、龚继成的长孙龚长桥女士终于在香港相聚了。
  九十一岁的尤淑圻女士精神矍铄、幽默风趣,她带来了父亲尤寅照在世时的全家福。尤寅照先生晚年移居美国,在美国加州去世,享年100岁。尤女士对父亲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一事印象不深,但经过交流,三位女士都对前辈当年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献身科学的精神而深为感慨,十分敬佩。
  八十多年前,中国人的形象在世界上还是东亚病夫,没有人相信这几位中国科考队成员能完成勘查任务,可是他们面对荒漠、风沙,严酷的自然环境,战乱带来的危险,面对劫匪、政变,以至被扣押,甚至直面毙命等千钧一发的危难,他们无所畏惧,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胆识令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及其他外国科考队员十分敬佩,斯文•赫定向世界宣告:“没有一个中国人离开考查团的队伍,所有人都跟着我走进了沙漠。认为中国人害怕沙漠的欧洲人自己,从未迈出那苍白的文明世界一步。”

  尤寅照、陈宗器、龚继成三位中国学者用自己的专业水准在勘查工作中获得了不同的成就。八十多年前,他们为科学为理想献身,在大漠荒原结下生死之交;今天,他们的后代为弘扬前辈的精神不远千里共聚香江,为了让这段历史重现它的原貌。她们真诚地、愉快地交流着,从记忆的碎片中,去寻找点点滴滴的线索,慢慢地还原出前辈们鲜活的形象。

右一:尤寅照;中间站立者:尤淑圻


左一:龚长桥;左二:尤淑圻;左三:陈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