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继成桥现在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境内。这是一座钢索柔性吊桥,长178米,宽4.1米,横跨于怒江之上。继成桥于1944年动工,是为配合国内外远征军反攻筑路的计划,把日军最后彻底赶出中国。为此,连接东、西公路,跨越在怒江上的桥梁就成为军事运输的咽喉通道。由于当地的惠人桥已经不堪重负,于是计划在其下游两公里处开始紧急筹建一座军用桥梁来接替,以配合战事。
       计划中的新惠人桥(后来为继成桥)是一座贝雷式钢架加劲钢索吊桥,用高强度钢材,标准化桁架单元构件为基本特征。这是一种专门为方便战时运输、拼装、拆卸而设计的军用桥梁。而且,同样的部件还可以根据需要组成长短不等的桥身,分拆后也方便整合运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贝雷桥曾大量用于欧洲和远东战场。而当时由于战争的种种原因,这座新惠人桥直到1948年5月才正式建成通车。该桥的主跨为140米,总长178米,宽4.1米,是当时最大跨径的桥,也是滇缅公路上最长的一座桥。。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民国交通部为表彰在抢修中印公路、惠通桥,对滇西抗战交通命脉做出卓越贡献的已故局长龚继成,特将此桥命名为继成桥。继成桥一直服务于当地两岸,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改称为东风桥。1976年,国家批准在继成桥下游一百米处再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双塔斜拉桥,取名“东风桥”。后来因为涉及的前沿技术尚未成熟而几经周折,直到1988年4月新桥才正式通车使用。该桥长190米,宽6米,索塔高26.5米,成为当地的重要交通要道,也从此接替了“老东风桥”——继成桥。

       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继成桥依然以她笔直刚劲的桥梁,裸露伟岸的桥身,和两边具有精致几何结构搭建的桥塔伫立在中国滇西的青山碧水之间。怒江上的继成桥,具有一种独特的外观,让人能联想到战争与和平,联想到科学和世界。


       参考文献, 【保山桥话】,王琨楼著, 云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