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油管工程】

    由于滇缅公路遭日军封锁,“驼峰”航线运能有限,中国战区面临极其严峻的“油荒”。经史迪威将军提议,1943年8月,中国与盟军决定,在修建中印公路的同时,铺设与之相并行的输油管道,即“中印油管工程”。
    油管起自印度加尔各答,通过布拉马普得拉河谷及帕特卡山脊,经汀江、利多,进入缅甸密支那,越过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由八莫进入中国境内,再沿中印公路到达云南昆明,全长3,218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输油管道。
    输油管系壁厚3厘米、直径10.16~15.24厘米、每节长9.96米的铁管,每公里需铁管160多节。节与节之间用钢箍夹紧,用螺丝加固,再用电焊密封紧固。 
    输油管道分段建设:印度、缅甸境内的油管铺设工程,由美国陆军建筑队担任。中国境内的由中美双方合作,由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管理局云南分局负责,由云南分局副局长龚继成兼油管工程处处长。工程处于1945年1月1日成立。此前,在1943年10月,即已开始测量工作。中国境内施工共动员近3,000名中国工人和5万名民工昼夜苦干,先后越过横断山脉、澜沧江、怒江,终于将油管从昆明铺设至畹町,全长690公里。
    该输油管于1945年6月7日起正式输油。在以后的7个月中,有10万吨汽油、柴油、润滑油通过此管道输入我国,使得中国军队及盟军的军事用油、民用燃料得到及时供应,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战场反攻阶段的对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