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龚继成后人向江海博物馆捐赠珍贵文物

  美籍华人龚长桥女士,龚继成的孙女,受她父亲之托,近年来利用在上海居住的时间,带着源源不断的激情,一直致力于收集并宣传龚继成在滇西抗战时期滇缅交通抢修工程这段光辉的历史,这份专注是亲情与血脉的代代相连,更是历史与精神文化的传承。2017年6月30日,龚长桥女士回到海门这片故土,将所珍藏龚继成极为珍贵的文物、极有价值文献资料以及研究龚继成的各种著作悉数捐赠给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共计50件,以作收藏。 
  龚继成(1900~1945),字骏声,海门常乐镇人。我国著名铁路、公路、桥梁工程师,滇缅交通史上的民族英雄。他毕生致力于交通建设事业,用其才华开创了多项中国第一。抗战爆发后,特别是在资源少、环境恶劣、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他主持修建的滇缅公路、滇缅铁路、中印公路、中印油管、呈贡机场等成功地维系了大后方的交通大动脉,屡次获得表彰。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并被授予中国工程师的最高荣誉——“中国工程荣誉奖章”。 
  江海博物馆将开辟专门的空间保存和展示这批珍贵的资料,并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便利条件,使资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龚继成先生是海门人的骄傲,龚继成在滇缅交通史上的伟大功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伟大力量;龚继成开创的多项中国第一体现了海门人民的创新创业精神。海门市文广新局陈忠新局长对龚长桥女士无偿的捐赠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表示,本次捐赠的文物文史价值特别高,充实了江海博物馆对龚继成先生创新创业精神研究的实物基础,也丰富了江海文化历史研究的积累。我们会将本次捐赠的文物整理、保护,开发文物的价值,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了解海门创新创业文化的源远流长。 
  这是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建馆近日收到的最为珍贵的海门名人文物的捐赠。此次文物捐赠义举,充分体现了龚长桥女士的宽大胸襟,对海门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能以此为范例,激励更多的名家后代和藏家将海门名人遗物、遗作捐献出来,为海门文化名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向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捐赠龚继成文物 



附龚长桥微信报道
向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捐赠龚继成文物
2017年6月30日

     6月30日周五,我们一行五位(季启申、季启美、陆炳 生和袁建昌)驱车第三次专程从上海去海门,在海门市政府我们再次受到了海门市文广局陈忠新局长和江海博物馆多位馆长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在参观了还处在内部装修的江海博物馆之后,大家再度回到市府会议厅,就我们带去的文物捐赠清单开始逐一检点。 
  【清单】是季启申精心排序列出的,主要分为三类: A,书籍。B,复制件和影印件。C,原件。书籍都是他逐年收集来的原版书,其中包括斯文 · 赫定的三部游记。复制件包括一本二次印刷的1933年新疆考察文献集,另外还有历年来我们收集的历史文稿和当年报刊、文章、照片等。 
   捐献的原件是一帧经纬仪原照,放在一个镜框里。照片上清晰地呈现出仪器上所标注的字迹:“1944年滇缅公路工务局自制, #001 ”。再一份原件是“滇缅铁路第二总段工程摄影”册。它曾一直被保存在上海新村39号一楼季权先生用过的箱子里。影集制作于1941年,依旧完好如初,只是有几张照片脱落,应该是胶水经过80年之后终于失效的缘故。 
  陈局长、唐馆长和各位专家都对上述原件和文物表示了极大的重视和兴趣。最后,陈局长当场承诺会把龚继成的真人尺寸塑像加入博物馆。唐馆长补充,目前,馆内计划布展20位海门名人的照片和事迹介绍,并要从中选出的五人制作成雕像,“站立”在展厅中央。这个消息实在令我们深感鼓舞! 
  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是应国家对全国各省要提升文化格局,丰富大众精神境界的指示而规划兴建。海门历史从无到有不超过过二,三百年历史。目前最重的镇馆之宝是张謇当年中状元的”皇榜”。